您好,欢迎访问铭科找仪器网

返回首页 |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  铭科官网

热门搜索:原子吸收 |  气相色谱  |  分光光度计  |  电子天平

最近浏览

浅谈实验室纯水及超纯水制备技术

发布日期:2020-05-22

本文主要从水中污染物的分类、纯水的一般性定义、水质纯化方法和超纯水制备几方面做了简单的阐述,目的是方便实验室人员根据实验项目及用水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水质纯化方法,以及了解如何加强对纯水机的日常维护。

目前,纯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食品、医药、化学、卫生、环保等领域,作者仅就从事化学分析及仪器应用、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使用纯水技术概述如下。

1水中污染物的分类及检测

通常我们所使用的自来水中含有一些杂质,主要包括以下5种。

1.1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水中呈离子状态存在的物质,包括可溶性的无机物,有机物及带电的胶体离子等,其中阳离子有H+、Na+、K+、Ca2+、Mg2+、Cu2+等;阴离子有Cl-、NO3-、HCO3-、HSiO3-等;带电的胶体粒子有铁、硅、铝的化合物及有机胶体化合物等;另外,还有有机酸离子。由于电解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用测量水的电阻率(MΩ.cm)或电导率(μs/cm)的方法来反映此类杂质的相对含量,电阻率和电导率互为倒数关系。

1.2有机物

水中有机物主要指天然来源及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有机酸、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这类物质体积庞大,常以阴性或中性状态存在,通常用总有机碳测定仪来检测此类物质的含量。

1.3颗粒物质

水中的颗粒物质包括泥沙、尘埃、有机物、微生物及胶体的颗粒等,这些物质都是非可溶性的,一般通过SDI(SiltDensityIndex)仪来检测。

1.4细菌、微生物

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可用培养法或膜过滤法测定其含量。

1.5溶解气体

水中的溶解气体包括N2、O2、Cl2、H2O、CO、CO2、CH4等,可用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和化学法测定其含量。由于原水中存在以上污染物,会直接影响我们进行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及仪器测试的准确性,所以实验中应使用纯水。

2实验室纯水的一般性定义

通常我们将实验室用纯水分为三级,I级水为试剂级超纯水,II级水为分析级用水,III级水为普通实验用水。具体技术参数详见表1。

blob.png

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使用不同级别的纯水,如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组织培养、化学分析及仪器测试用水为I级,II级水一般用于微生物培养基配制、缓冲液配制、溶解实验、生化试剂配制等,III级水通常作为蒸汽灭菌等设备的进水,也可清洗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等。不同级别的纯水需要不同的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

3水质纯化方法

水质的纯化方法有多种,通常采用的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连续去离子技术(EDI)、反渗透、超滤、膜过滤、活性碳过滤、UV光照射法等,我们可根据实验项目及用水要求采用一种或多种纯化方法。下面就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做一介绍。

3.1蒸馏法

按蒸馏器皿可分为玻璃、石英、金属蒸馏器。按蒸馏次数可分为一次、二次和多次蒸馏法。蒸馏法能去除大部分污染物,由于加热过程中很难排除二氧化碳的溶入,所以水的电阻率是很低的,一般为0.2-1MΩcm,只能满足普通分析实验室的用水要求。其优点是此方法易于操作,缺点是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不易控制水质,水耗费较高。

3.2反渗透

反渗透是目前一种应用最广的脱盐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外加压力改变水流方向,使水从高渗透压流向低渗透压。反渗透膜能去除无机盐、有机物(分子量>500)、细菌、热源、病毒、悬浊物(粒径>0.1μm)等污染物。常用的反渗透膜有:醋酸纤维素膜,聚酰胺膜和聚砜膜等,膜的孔径为0.0001-0.001μm。去除杂质的能力由膜的性能好坏和进出水比例决定。产出水的电阻率能较原水的电阻率升高近10倍。例如,原水的电阻率为1.6KΩcm(25°C)时,产出水的电阻率约为14KΩcm。它的优点是低耗、低操作成本,不需强酸冲洗,局限性是反渗透膜易堵,水质只适用于二级实验室标准。

3.3活性碳吸附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它是利用硬质木材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干馏或活化处理制作而成的。经过活化处理的活性炭,它的表面积扩大,产生大量的大小孔隙,从而吸附能力加强,无论是有机物或无机物均能被活性炭所吸附。天然的活性炭会有少部分颗粒脱落,易污染水质,只适用于纯水制备的前期过滤,主要用于去除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及氯。而人工合成的活性炭质粒均匀,对水污染很小,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用于超纯水的制备。

3.4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有机单体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三向立体空间网架结构的多孔海绵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反应就是树脂间可游离交换的离子和水中同性离子间的交换过程。常用的离子交换器有2种组合方式:

(1)复床式,即按阳床—阴床—阳床—阴床—混合床的方式连接并生产去离子水,采用这种方式,便于树脂再生。

(2)混床式(2-5级串联不等),混床可以看成是由许多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交错排列而组成的多级式复床。混床去离子的效果很好,电阻率可大于10MΩcm,若采用二级或三级混床串联,则电阻率大于16MΩcm,可达到18MΩcm,但树脂再生不方便。

离子交换树脂经过长期使用后其处理水的数量和质量均会下降,这时需选择再生剂利用化学的方法进行再生。离子交换法可以获得十几MΩ的去离子水,缺点是去离子的同时,再生的离子交换树脂可能会有树脂的颗粒溶出,污染水质,无机物含量较高,同时遭受破坏的树脂颗粒又成为了微生物滋生的温床,影响水质。目前市场上的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相差几倍到几十倍不等,但如果得到超纯水,建议使用质量较好,不再生的离子交换树脂。

3.5超滤超滤的作用原理为滤膜的筛除作用,即在压力作用下滤膜的孔隙能通过水,并由水带走小于滤膜空隙尺寸的颗粒而截留了大于孔隙尺寸的颗粒。常见的滤膜多做成管式、卷式或中空纤维素膜,膜孔径为0.001-0.1μm,超滤对去除水中的微粒、胶体、细菌、热原、各种蛋白酶和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效果,但它几乎不能截留无机离子。采用超滤的方法,需定期消毒、定时冲洗滤膜。

3.6UV光照射法

紫外线波长在185nm时,会产生光氧化反应,在254nm时辐射强度最强,在这个波段范围,UV光照射可以抑制水中细菌的繁殖并可杀死细菌。同时紫外线照射不会改变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杀菌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紫外杀菌已成为降低水中有机物的有效方法之一。3.7EDI(ElectroDeIonisation)连续电流去离子

EDI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给水中的阴阳离子,同时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又在直流电场弱电流的作用下,分别透过阴阳离子交换膜而被去除的过程。此种方法可对内部的树脂通过弱电流的作用连续再生,而不消耗树脂,是水处理中离子交换树脂的有效替代方法。EDI一般用于反渗透之后的纯水处理,需要对水质的堵塞、结垢情况加以有效控制,才能发挥其经济实用的特点。

4超纯水器制备原理

超纯水器制备超纯水的原理和步骤大体如下:

4.1原水

可用自来水或普通蒸馏水或普通去离子水作原水。

4.2机械过滤

通过砂芯滤板和纤维柱滤除机械杂质,如铁锈和其他悬浮物等。

4.3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是广谱吸附剂,可吸附气体成分,如水中的游离氯等;吸附细菌和某些过渡金属等。

4.4反渗透膜过滤

可滤除95%以上的电解质和大分子化合物,包括病毒、微生物、细菌、胶体微粒等。

4.5紫外线消解

借助于短波(180-254nm)紫外线照射分解水中的不易被活性炭吸附的小有机化合物,如甲醇、乙醇等,使其转变成CO2和水,以降低TOC的指标。

4.6离子交换单元

已知混合离子交换床是除去水中离子的决定性手段。借助于多级混床获得超纯水也并不困难。但水的TOC指标主要来自树脂床。因此,要选择高质量的、化学稳定性特别好,不分解、不含低聚物、单体和添加剂等的树脂。

4.70.2μm滤膜过滤

滤膜过滤用来去除水中所有大于0.2μm的颗粒物(包括细菌)。

经过上述各步骤处理后生产出来的水就是超纯水了,可以满足各种仪器分析、高纯分析、痕量分析等实验要求,接近或达到实验室I级水的要求。5纯水器的日常维护纯水器的使用寿命与水质、日常维护有着紧密的联系。水质差、日常不注重清洗维护会加重缩短纯水器的使用期。在纯水器的水箱及RO膜表面极易产生菌膜,菌膜会使纯水器的运转出现问题,如造成滤膜阻塞、内压升高、系统漏水、增压泵损坏;菌膜也造成离子交换树脂无法正常工作;菌膜还会阻塞RO膜,使RO膜无法正常工作。防治菌膜的方法有定期消毒RO膜;定期清洗水箱;及时更换耗材,不管用水量大小,凡是浸泡在水中的耗材都不可避免地形成菌膜,使用中要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纯水器的耗材,这样才可避免菌膜的产生并使纯水器达到最佳状态,保持实验结果在低污染背景下的高一致性。

宁波新芝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

IKA离心机

IKA量热仪

IKA加热板

电热板ika

ika电加热板

处理中......